磷化氫熏蒸的基礎介紹及其主要特性、檢驗效果 2
2.3 環境因素的影響
2.3.4 糧堆的影響
孔隙度大的部位磷化氫易于擴散,反之亦然。
谷蠹的危害可降低局部的孔隙度。
2.3 環境因素的影響
2.3.5 糧食對磷化氫吸附的影響
糧食種類
糧食水分
2.3 環境因素的影響
2.3.6 密閉情況的影響
密閉是進行熏蒸工作的前提。對于磷化氫來說,殺死害蟲需要保持較長的暴露時間,為保持有效濃度,需要更好的密閉條件。
3.1 抗藥性及其產生原因
3.1.1 耐藥性和抗藥性
耐藥性(tolerance)
害蟲**接觸某種殺蟲劑所表現出的抵抗能力。也稱為天然抗性。
抗藥性(resistance)
由于在同一地區連續使用同一種藥劑而引起昆蟲對藥劑抵抗力的不斷提高,*終導致防治失敗,防治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藥劑的品質及使用方法的不當,而是由于害蟲對殺蟲劑的敏感性發生了遺傳性的改變。
3.1 抗藥性及其產生原因
3.1.2 害蟲產生磷化氫抗性的原因
長期單一連續使用磷化氫,并且缺乏濃度檢測、實際熏蒸時間不夠等。加上熏蒸場所氣密性差,達不到有效殺死害蟲的濃度Ct值,從而使害蟲接受抗性選擇。
操作方法不當,表現在施藥點不均勻、施藥量不夠等方面,使害蟲接受亞致死濃度的選擇作用。
熏蒸期間,對于用薄膜覆蓋了的糧面以外的空間,一般都缺乏措施消滅其中潛藏的害蟲,使這些害蟲接受了一定量的磷化氫選擇。
缺乏熏蒸成敗的判別標準,習慣上以成蟲死亡為標準,但這并不能說明害蟲各蟲態都已全部死亡。
3.2 中國儲糧害蟲磷化氫抗性發生狀況和抗性分布
說明:抗性倍數(系數)是被測群體的致死中濃度( LC50)與敏感低抗性群體的致死中濃度( LC50)的比值。
一般認為:1~5倍無抗性或敏感,僅是耐藥力變化或操作測定誤差、5~10倍為低抗性、10~40倍為中等抗性、40~160倍為高抗性、160倍以上為極高抗性。
3.3 儲糧害蟲抗性治理策略與措施
加強抗性監測;
盡量不用或少用殺蟲劑(緩和治理);
換用或輪用不同機制的殺蟲劑;
提高殺蟲效果(飽和治理);
殺蟲劑的混用;
增效劑的應用。
4.1 磷化氫在糧食中的殘留情況
磷化氫熏蒸糧食后,會有一部分殘留在糧粒上,這些殘留物有兩類。
一類為揮發性殘留--物理吸附,
另一類為非揮發性殘留--化學吸附。
4.1 磷化氫在糧食中的殘留情況
揮發性殘留主要是由糧食的物理吸附作用造成,這些殘留物經過熏蒸后的通風散氣,即可明顯下降。
非揮發性殘留物主要是磷酸鹽和次磷酸鹽,但目前尚無它們會引起衛生學問題的報導。
非揮發性殘留是由化學吸附作用造成,不會隨通風時間的延長而降低。
4.1 磷化氫在糧食中的殘留情況
對磷化氫的吸附,水分越高則吸附越多;
低溫會增加磷化氫的物理吸附量;
在高溫高水分的情況下,磷化氫明顯不可逆地被化學吸附;
磷化氫被吸附的數量隨熏蒸時間增加而增加。
糧食對磷化氫只有輕微的吸附,且吸附的大部分可在通風散氣后除去。殘留的部分與糧食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主要降解為磷的低氧酸如次磷酸或亞磷酸,次磷酸或亞磷酸毒性物質分級屬于微毒(實際無毒)級。
所以,目前國際糧食貿易中視磷化氫熏蒸處理后的糧食為無有害殘留糧食。一般說來,磷化氫對糧食食用品質和種用品質均無**影響。
4.3 磷化氫在糧食中的殘留標準和殘留分析
GB2715-2005《糧食衛生標準》規定磷化氫在糧食中的*大殘留限量,以磷化氫計為不大于0.05mg/kg,即0.05ppm(以原糧計)。
磷化氫在糧食中的殘留分析方法,按國家標準GB5009.36《糧食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中"磷化物"的分析法進行。
5 磷化氫對人的影響
磷化氫是劇毒氣體,對人的毒性主要作用于神經系統,抑制神經**,刺激肺部,引起肺水腫和使心臟擴大。其中,以神經系統受害*早且*嚴重,還會影響到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和肝臟。
磷化氫主要由呼吸道吸入中毒,不能通過皮膚吸收。
輕度中毒:**、**、乏力、鼻干、咽干、胸悶、咳嗽、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脹、竇性心動過緩、低熱等。
中度中毒:除以上表現外,可伴有下列情況之一,即嗜睡、抽搐、肌束震顫、呼吸困難、肝臟損害或輕度心肌損害等。
重度中毒:除以上表現外,并出現昏迷、驚厥、肺水腫、呼吸衰竭、明顯心肌損害、嚴重肝損害等。